05 服裝設計
別以為只有美術生燒錢,服裝設計是把錢“明晃晃”穿在身上的專業。
一學期最少三場走秀,從布料、配飾到模特、燈光,全都得學生自掏腰包搞定。
每次作業都像小型“米蘭時裝周”預演,平面圖紙一大堆,縫紉機踩到深夜,成衣交不出就是掛科。
“設計要表達自我,但自我太貴了”,一位學姐曾吐槽道。
04 編導專業
編導專業,最大的花銷兩個字:設備。
入學前家長以為只要一支筆和一臺電腦,沒想到大一開學要買:
高清攝像機?來一臺,畫面穩定器?不能少,高端電腦設備?剪輯不卡頓才行!
作品集拍攝要請演員、燈光、布景,預算常年超支。
“我拍畢業短片的錢夠我旅游環游一次中國”,曾有編導專業大四學生無奈苦笑。
調侃歸調侃,但我想說這就是現實,同專業考生務必提前做好準備。
03 播音主持
“播音不貴,化妝才貴。”這是播音生最常說的一句話。
考前需要參加發聲課、形體課、鏡頭訓練課,還得準備服裝,單是口紅都得買五六支色號備用。
表演專業更夸張,舞臺服、才藝培訓、形體訓練每一項都高消費。
與此同時,這類專業考前培訓時間緊、費用高,一節一對一課三五百元很常見。
“沒錢扛不住,有錢也得抗壓”,這是再真實不過的寫照。
02 美術類
“畫一幅畫多少錢?”
有美術特長生回答:“沒細算,反正畫完我爸媽臉都綠了。”
速寫、素描、水粉、油畫……每一項都是“耗材大戶”。
一支馬克筆幾十元,一盒顏料幾百塊,畫布、畫架、畫袋樣樣都要買。
培訓班四五萬起步,還得自備模特拍照練習,“開口說畫畫的孩子都是在開口說破產。”
01 音樂舞蹈
樂器買一套幾萬,鋼琴練一首曲子要彈半年,考前培訓一年要十萬。
不瞞諸位所言,小何老師曾在高中時期,特意學了特長手風琴,當時設備花了近2萬元。
這遠遠未結束,到了打分參賽現場,才發現別人的設備小幾十萬,出來的音色根本不是同級別。
給人的感覺不一樣,打得分自然不一樣,水平能力是一方面,硬性設備首先得“過關”。
作為舞蹈生,同樣是一個邏輯,比如在服裝、道具、化妝上,絕對不能輸給任何人。
一場演出光頭飾就能讓人破防,芭蕾鞋要一雙雙換,練功服每周洗壞一件。
更夸張的是,“藝術考試不像普通考試,一次考不好就要從頭來過,費用翻倍。”
所以這類專業常年“貧困”,但精神狀態卻是最光鮮的。









